《拯救大兵瑞恩》观后感:“为什么要让我们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呢?”

读书&影评 武陆柒 0评论

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2005年,我上初中的时候,初看《拯救大兵瑞恩》这部影片,吸引我的是开场的那20分钟“诺曼底登陆”时那血腥残暴的画面,完全还原了二战时期的战争场景:二战的机枪声、坦克的轰鸣声、嘶吼声的背景音乐。

抢滩时,每一秒都伴随着死亡,尽管在船上的时候、军官告诉士兵们该怎么做、士兵们开始亲吻十字架,可是一开门机枪扫射过来,你又能做些什么呢?

就算你幸运没被一开门时的机枪扫射到底,你以为登陆海滩后就安全了?

NO,你只是登上了人间地狱,到处是被机枪扫射、被炮弹炸的断臂碎尸,甚至有人拿着自己被炸断的手臂前行,捂着被炮弹从自己肚子里炸出肠子躺在地上呻吟,还有暗自庆幸前一秒救了自己一命的头盔,摘下后又被一枪爆头......


不得不说的是影片虽然血腥、暴力,但却是一部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过的电影。  

10年前看的时候,因为年幼,还在上中学,不理解
“为什么要让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呢?” 

当时感觉到的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和对人类造成的伤害,现在再看这部电影,似乎理解了一些。

片中瑞恩的母亲打开家门,发现自己的三个儿子躺在阵亡通知书上时肝肠寸断,倒地不起。出于好意的上校,希望把她唯一可能还存活在战场上的小儿子(詹姆斯·瑞恩)找回来,
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。
 

看样子拯救的只是一个瑞恩而已,其实真的是这样吗?

瑞恩不过是一个符号罢了,正像士兵们说:“他有妈妈?我也有、你有吗?你有吗?哈哈、我猜你没有”。

但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。

如果换作是你估计也不会为了救一个素未相识的人,而将自己置身于转瞬即逝的战场上。那“瑞恩”是什么呢?

是对军队的忠诚感、使命感,为的是赢得战争,找到他,然后把他带回来。如果这样想的话,心许就没有“八救一值得吗”这样的疑虑了。

那战争离我们遥远吗?

并不遥远,在人类历史长河中,战争始终蔓延不断,并构成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。有人做过调查:据统计,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,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,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,在这5000多年中,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。也就是说,每100年中,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。

战争在任何人面前是没有人性的,希特勒发动二战是没人性的,美国兵面对投降的德国人枪杀后开玩笑到:“他在说、我刚上完厕所洗完手了”是没人性的,被放走的德国兵也是没有人性的,好在美国政府考虑到这位母亲的悲惨而做出的决定是有人性的。

庆幸的是瑞恩被找到了,但他没有选择离开,选择和他们一起坚守在战场上,也与之前那个“假瑞恩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不得不佩服电影界”
导演奇才“的斯比尔伯格,十多年前能拍出这样”大片即视感“的效果,面对我们现在拍的各种”手撕鬼子、石头砸飞机“的影视作品,观众们也是无力吐槽了。

总体来说,此影片算得上是”瑰宝级“的影片了,不然也不会吸引我十年后,再一次的观看,发影评了。 

来源:武陆柒博客 ,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文地址:http://wusimin.cn/article/27.html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  • 昵 称 *
  • 邮 箱 *
  • 网 址

分享:

支付宝

微信